危重患者常常存在活動受限、感知覺障礙、皮膚狀態改變、營養攝取不足、大小便失禁等壓力性損傷易患因素。這類損傷一旦出現,輕者妨礙患者康復,增加患者痛苦,重者發生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如何預防損傷的產生就成了危重患者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關于翻身,本文整理了以下幾個問題,看看大家是不是有同樣的疑惑。
2h翻身,適用于所有患者嗎?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壓瘡一直是困擾護理人員的難題?;颊邘函徣朐鹤o士沒有及時發現會被“批”,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了壓瘡、更嚴重,要填寫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單,組織科內討論,并上交護理部,等待處罰,罰錢是小事,分分鐘還會在白衣天使的職業生涯里加上一段“黑材料”,影響晉升…如此,面對壓瘡,或可能發生的壓瘡,護士能不緊張嗎?
在1989年的一項研究里顯示:當機體局部組織在9.33KPa壓力下,持續2h以上即可發生不可逆損傷。但此研究結果是機體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承受上述的壓力造成的。而臨床上忽略了研究前題,為了預防壓瘡,Q2h翻身1次就變成了護理常規,護士和護理管理者就形成了定勢思維,認為一定要每Q2h翻身1次才能預防壓瘡的發生,并要求護士在工作中一定要定時翻身并作記錄,還是電腦與紙質雙重記錄的。沒有Q2h翻身是工作不到位,沒有體現Q2h翻身的護理記錄是不完善的。但在實際工作中總有意外,有的患者拒絕被動地翻身,有的癌癥晚期的患者翻身加重了患者的痛苦,有的嚴重心衰的患者頻繁的翻身會引致病情的惡化…
如此的局面,還有必要要求護士機械地執行Q2h定時翻身的護理常規嗎?
隨著護理的不斷發展,現在預防壓力性損傷的器具方面有了很大的創新,除了氣墊床、水墊、翻身枕外,還有泡沫敷料貼、水膠體等來緩解局部的壓力、摩擦力,促進血液循環,比傳統的護理方法更加多元化。
有研究指出,在6h內選擇適當的時候翻身反而會減少剪切力和摩擦力的產生,相比頻繁的2h翻身,患者的滿意度更高。
癌癥末期患者的治療原則不是延長生命,而是最后的時光過得相對舒適和有意義,過于頻繁的翻身會增加患者的不適,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夜間頻繁翻身,嚴重地影響了患者休息睡眠。
因此,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翻身計劃,靈活翻身。
使用了靜態防壓瘡床墊,還要2h翻身一次嗎?
臨床常規每2 h 翻身一次,此翻身間隔時間能有效預防病人發生皮下組織及皮膚壓力性損傷的情況。必要時根據患者情況每 1 h 翻身一次。
研究發現使用了蒙泰靜態防壓瘡床墊的患者每4 h 翻身1次,壓瘡的發生率并沒有隨之增加,而且減輕了頻繁翻身給患者帶來的不舒適,同時也減輕了家屬及護士的工作量。
一項Meta 分析表明,在減壓的情況下,對于患者費用、舒適度、滿意度、家屬及護士工作量等方面來說,4 h 翻身一次效果更好 。
什么樣的翻身角度最為合適?
當人體局部組織與其接觸面角度超過30°,就可能產生剪切力,增加發生壓力性損傷的危險。
國內專家發現30°和45°兩種翻身方式相對于15°能夠有效地降低壓瘡的發生率。
國外學者研究表明,提高翻身角度時局部組織受到的壓力和剪切力都會增加,所以建議翻身角度<30°。
目前臨床患者翻身的體位以30°為主,即側臥≤30°。翻身的次序則為左側-右側-仰臥。
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結論表明,哪種體位變換的方式更優更好。
但是,以上體位變換的方式對于壓瘡預防的效果,在臨床已經明確,因此被推薦使用。